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在年出版了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面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在年出版了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面阐明了三个运动定律,为近代力学奠定了基础。因此,许多人一定会认为,世界上首先提出力学中第一运动定律的人是牛顿。然而,专攻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的研究,却证明上面的说法不准确,他认为中国人比牛顿早两千多年提出了第一运动定律。
第一运动定律可以表述为: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都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原来静止的继续静止,原来运动的继续作匀速直线运动。中国学者约在公元前世纪就提出了这一定律。这可从《墨经》中读到下面一段话:“止,以久也……无久之不止,当牛非马……”翻译成现代汉语,这段话的大意是:运动之所以停止,是因为受到了阻塞。没有阻塞,运动就不会停止,这是不言自明的,正如牛不是马一样。
《墨经》是墨家学派的著作集。《墨子》中的一部分,作为中国自然科学知识极为丰富的古典文献,其中有许多论及力学的文字。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墨翟(前~前)。当时中国正处于春秋战国时代,虽诸侯争雄,战乱纷纷,但思想和学术探讨却异常活跃,出现了诸子百家各扬其说的局面。墨家学派和儒家学派都是当时相当有影响的“显学”。然而,由于墨家学派的政治观点不符合新兴的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所以犹如昙花一现,只兴盛了一个短暂时期,在其后几十个世纪的封建大一统的社会中,几乎被人们遗忘。直到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即年辛亥革命前后,墨家学派的学说和科学观点,才开始被重新受到注意。
近几十年来,有不少学者从哲学、逻辑学和科学的角度研究《墨经》。《墨经》全文仅余字,但文字简约,错简又多,研究起来十分困难。尤其是关于自然科学的部分,甚至有人认为“辞古深奥,千载而下,索解无人”。尽管有关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但至今仍存在许多分歧。由此更可见,《墨经》是一个值得进一步发掘的丰富宝藏。
浮力
浮力,县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譬如我们在游泳的时候,若是带上一个游泳圈,就不会下沉;如果把一个空木头盒放入水中,它也会很容易的浮起来。这些现象,都是因为物体受了水的浮力的影响。所以,凡沉浸在液体中的同体积而比重轻的物体,都会出现这种现象。在中国古代的书籍中,关于运用浮力现象的事情就有许多记载。如古籍《墨子·经下》中记载:“形之大,其沉浅也,说在具。”“沉、形之衡也,则沉浅,非形浅也。若易五之一。”这是全世界关于浮力的最早记载。比外国的大科学家阿基米德提出这一原理,还要早多年。
浮力在中国古代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史书上留下了许多关于浮力的故事。如《三国志》卷二十《魏书·邓哀王冲传》里的记载: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冲非常聪明。有一次,别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他很高兴,领着百官大臣和儿子曹冲一同去看大象。这头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道: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呢?曹操听后,要人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来。许多文武大臣都束手无策。正在这时,曹操的儿子曹冲突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叫人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在船下沉的地方,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然后把大象拉到岸上,往船里装石头,直到船舷又下沉到那条线为止。最后,他又叫人称石头的重量,知道石头的重量后,大象有多重也就很清楚了。曹冲称象的这种办法,正是运用了浮力的原理。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还有比曹冲称象更早的有关浮力的故事:东周时期的燕昭王有一只大猪,他命司衡官用杆秤称猪的重量。结果,折断了杆秤,猪的重量还没有称出来。他又命水官用浮舟称,才得到了猪的重量。这是世界上最早用浮力称东西的记载。
中国历史上运用浮力办事除了用船称物外,还有用船起重。这也是中国人的一项重大发明。如公元年至年间,因河水暴涨,蒲津大桥被毁坏,只加固舟墩的重达几万斤的铁牛被冲入河中。年后,工程力学家怀丙运用水的强大浮力,把这只非常重的铁牛全部打捞了起来。怀丙创造的这种用浮力打捞沉重物体的办法,曾在年后的世纪,被意大利数学家卡尔达诺用来打捞沉船。
-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洗手有用吗 为什么勤洗手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图]
- 亦弗故生也也不想他们活下去王引之《经义述闻·礼记上》“亦弗故[图]
- 岐下岐山之麓山在今陕西西部岐山县爰于是姜女姜姓之女亶父娶姜姓[图]
- 君子以果行育德以果决之行培养其德果果决勇敢育养育《蒙》卦本义[图]
- 六十六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图]
- 先公亡父这里是指郦道元的父亲郦范字世则后除平东将军、青州刺史[图]
- 史家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中讲述了圯上奇翁黄石公授书张良[图]
-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在年出版了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面[图]
- 秦国军队攻伐晋国夏晋国人、宋国人、卫国人、陈国人侵犯郑国秋九[图]
- 鬼国在贰负之尸的北面那里的人物是人的面孔却长着一只眼睛有人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