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业一生抗辽从北汉时起就在雁门地区抵御辽兵南下一直到归宋以后
杨业一生抗辽,从北汉时起,就在雁门地区抵御辽兵南下,一直到归宋以后,前后三十多年。辽兵南下掳掠,对当时北汉和后来的宋朝百姓来说,都是个很大的威胁,所以杨业抗辽就受到宋朝和宋以后历代人民的称颂。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说,杨业、杨延昭“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乡里儿童村夫),皆能道之(都能讲出他们智勇无敌的事迹)。”杨家将故事的流传也就从此开始。北宋的杂剧中,就有杨家将的故事。南宋时,说书人也纷纷讲述杨家将的故事。据记载,那时说书人的话本里有《杨令公》、《五郎为僧》等。元曲中的杨家将故事就更加多了。元曲大作家关汉卿,就写过杨家将的剧本,题为《孟良盗骨》。到了明代,已有了杨家将内容的长篇小说,题为《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有关杨家将的戏曲、小说一直流传到今天。宋朝人还为杨业修了几座祠庙,在山西代县有杨业的家庙,在苏州也有杨业家庙,在北京密云古北口有杨无敌庙,古北口的庙至今犹存。
宗泽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汝霖。婺州义乌人(今属浙江)。宋哲宗元六年()同进士出身。从元八年起,他先后任大名府馆陶县尉、衢州龙游县(今浙江衢州东)令、晋州赵城县(今山西洪洞县北)令、知莱州掖县、登州(今山东蓬莱)通判、巴州(今四川巴中)通判等地方官。
靖康元年()金兵第一次围攻开封撤退后,宗泽入京任台谏之职。八月,金兵再次南侵,他出知磁州(今河北磁县),并任河北义兵都总管。他不仅在磁州击退金兵,还主动出击,获得一些战果,使磁州军势声震河朔。其时,宋钦宗赵桓依然想用屈膝求和的办法求得金兵再次后撤,派康王赵构出使金营。当赵构一行到达磁州时,宗泽劝阻赵构使金,使他得以免被金兵俘虏。金兵再围开封后,宋钦宗任命宗泽为河北兵马副元帅,协同兵马大元帅赵构等人救援京城。他力主向开封进军,并不顾元帅府中赵构、汪伯彦等人的阻挠,率兵奋战,多次挫败金兵,虽然由于势孤力单,未能解京师之围,但却打击了金兵的气焰。
南宋政权建立,宗泽因坚持抗金,反对投降活动,遭到排斥。由于李纲的推荐,于建炎元年()六月任知开封府,后又升任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
宗泽在开封修建防御设施,加强治安,整顿秩序,同时联络北方抗金义军。各地农民起义军,还有若干支溃兵游勇,在金军南侵的情况下,也都先后归附宗泽,共同抗金。因此,宗泽在很短时间内,就把开封这个经过金兵洗劫,残破不堪的城市,整顿成抗金前线的坚强堡垒,击退金完颜宗翰等发动的猛烈进攻。为了收复河东、河北失地,宗泽在巩固开封防务的同时,还积极作渡河准备。他先后给宋高宗赵构上了二十四份奏疏,恳求他“回銮”开封,向宋朝军民表示坚决抗金的决心,并以开封为中心,号令全国军民进行抗金斗争。
宗泽对宋朝的一片忠心,丝毫未能改变宋高宗等人屈膝投降的立场。宋高宗等不仅不支持宗泽的抗金部署,还一再加以破坏。建炎二年,宗泽终于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他勉励诸将:“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诸将出,宗泽悲愤地吟诵杜诗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连呼三声“过河”,遂于七月与世长辞。谥忠简,有《宗忠简公集》传世。
李纲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纪。福建邵武人。政和二年()进士及第。五年,任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去谏官职事。宣和元年(),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被宋徽宗赵佶认为议论不合时宜,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