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离》:《诗·王风》篇名,开端为“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相传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故都镐京,目睹宫室宗庙尽为禾黍,因而忧伤彷徨,作此诗以悲西周之覆亡。后遂以“黍离”为感慨国家衰亡之典故。
泗:鼻涕。
酬纳:酬答接纳。
管夷吾: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春秋时齐桓公相,助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其霸业。这里用以比王导,谓王导为良相,能辅佐晋元帝成其大业。
温峤起初作为刘琨的使者渡江而来。在这时候,东晋政权刚刚创建,一切法令秩序都没有建立好。温峤从北方新到,心中深深地怀着种种忧虑。过不久,他去拜访丞相王导,陈述晋愍帝被囚禁颠越、社稷祭坛被焚烧毁坏、晋帝陵墓被削平挖毁的种种残酷事实,颇有《黍离》诗篇那样的哀国伤痛。温峤一片忠诚,愤慨激昂,说得声泪俱下,王丞相也同他相对落泪。温峤叙说情况完毕,就深深地倾诉心事,殷勤交结,王丞相也真诚地酬答接待。辞别出来,温峤高兴地说:“江东原来有管仲那样的贤相,这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37.王敦兄含,为光禄勋。敦既逆谋,屯据南州,含委职奔姑孰。王丞相诣阙谢。司徒、丞相、扬州官僚问讯,仓卒不知何辞。顾司空时为扬州别驾,援翰曰:“王光禄远避流言,明公蒙尘路次,群下不宁,不审尊体起居何如?”
王敦(266—324):字处仲,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导从兄。妻为晋武帝女襄城公主,拜驸马都尉。西晋末,支持琅邪王司马睿移镇建康,他任扬州刺史、都督征讨诸军事。以镇压杜弢起义,升镇东大将军、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握重兵,镇武昌。西晋亡,与王导同拥司马睿(晋元帝)建立东晋,他升任大将军荆州牧。后元帝以刘隗、刁协等人为腹心,充实朝廷军力,抑制王氏势力。他于永昌元年(322),起兵“清君侧”,攻入建康,杀刁协、周、戴渊等,自任丞相,还屯武昌,遥控朝政。元帝死,明帝立,他移镇姑孰,自为扬州牧,再次起兵。明帝乘其病危,下诏讨伐。不久病死军中,军败。 王含(?—324):字处弘。晋元帝时为南中郎将,曾派兵助祖逖北伐。累官庐江太守、徐州刺史。王敦起兵向朝廷,他为光禄勋,叛奔相助。敦专权,他累迁征东大将军、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太宁二年(324),为王敦军元帅,与钱凤率军再攻建康。兵败,奔从弟荆州刺史王舒,被舒沉杀于长江中。
光禄勋:官名。管领光禄、大中、中散、谏议等大夫及羽林郎、五官、虎贲等中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