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自贡KTV招聘网 > 自贡热点资讯 > 自贡学习/知识 >  这里讲的主要是日常生活的礼规这方面的礼规极为繁琐主要的有住妻

这里讲的主要是日常生活的礼规这方面的礼规极为繁琐主要的有住妻

2022-06-07 08:39:27 发布 浏览 995 次

这里讲的主要是日常生活的礼规。这方面的礼规极为繁琐,主要的有:

住妻居正寝,即家屋的正房,所以妻又被称为“正房”。妾只能居于侧室。有条件的人家,可以把妾安置在府第的单独小院里,所以妾也称侧室、偏房、旁妻。有的妾被安置在家门之外,这大多是丈夫偷娶的,或妻子不容其居于家门之内。至于低贱的妾,连独自的侧室也没有,多半住在正妻居室的某一处,既要做妾,又要服侍正妻,所以习惯上称“通房”,《红楼梦》中的平儿就是如此。

食妻虽有“中馈”(即主持家庭饮食)之名,能够娶妾的家庭,妻子除特殊情况是不必亲自下厨房的,制做饮食要由妾承担,再富有一些的家庭,更有专门的厨房仆人。饮食之时,妻子陪丈夫坐于正席,妾只能坐于侧席。如果家有数代夫妻,遇到重要节庆,或有内宾,下代正妻则要象征性地侍奉长辈吃饭,妾连侍奉的份儿也没有。如《红楼梦》中,林黛玉初到贾府,贾母设宴,邢、王二位儿媳和孙媳王熙凤都在面前照料,赵姨娘、周姨娘等连露面的资格都没有。即使像《金瓶梅》中西门庆那个不重礼仪的暴发户之家,妻与妾的位次也是颇严的。当然,在某些规模大、妾也多的家庭,妻妾往往各自用餐,但妻妾的用餐规格、排场也有贵贱之别,只有特别受宠的妾可能例外。

衣如果夫有官职或功名(如尚未入仕的举人、监生等)妻子理应用与丈夫身份相应的“礼服”,妾则不能。即使是日常“便服”,妻妾也有区别,妻的服装多用“正色”,图案多用牡丹、蝙蝠(福)、寿等,讲究庄重、典雅、华贵;妾多用间色,图案多为桃李等小花及蝴蝶之类,注重艳丽。在头饰方面,更被看重,妻的发式要在头顶或脑后梳髻,左右双插钗簪;妾则多梳偏髻,钗簪也相应地偏插。妻子所用饰物,也比妾要珍奇贵重。在这方面,历代衣饰的变化很大,而且常由反常演变为时尚。如东汉贵妇本来是梳高髻,大将军梁冀的妻子孙寿却别出花样,以偏向脑后的“倭堕髻”为美,并引起仿效。中唐时期,宫廷贵妇反而模仿市井妇女衣饰。对这些情况,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后套前,以特例套一般。

行在家门内,妻妾相遇,妾要让路侍立;一起走路,妾要随侍。外出用车、马、轿,妻可使用与丈夫身份相应的代步工具,妾所用代步工具的规格要低于妻。

称谓妻,在春秋及以前,因丈夫身份地位不同而不同,如诸侯国君的正妻称夫人,大夫、士的正妻则另有名称。汉及以后各代特定级别官员的母、妻才可称太夫人、夫人。但这都是一种等级资格。在民俗中,至少从汉代起,夫人已成为对已婚女性的尊称。因此,在多妾之家,妾一般称正妻为夫人,后世也称太太、大太太,相互关系亲密的,也可称姐或大姐。初娶之妾,进门后还要对妻行拜见礼。元杂剧《货郎担》中,李彦和娶了刁蛮的妓女张玉娥为妾,进门时,张说:“我如今过去拜你老婆,头一拜受礼,第二拜欠身,第三第四拜还礼,他依便依,不依呵,我便家去也。”形象地反映了民间的这种礼仪。妻对妾的称呼因情而异,除有特定等级名称(如汉代太子正妻称妃,妾有良人、美人、才人、七子等多种等级)者以外,亲密者称之为妹,疏淡者带姓称其“×姨娘”,低贱者只称其名。

子女对父妻及妾的称呼,也有严格区别。春秋以前妻之子女对夫妾书面语称“诸母”,受其抚育者称“慈母”、“保母”,当面怎样称呼则不可考;在后世,一般是连其姓称“×姨娘”、“×妈”,或依次第序数称其“二妈”、“三妈”、“小妈”(“妈”在有些地区称“娘”)。妾之子女称父之正妻为“母(妈)”,或尊称夫人,对己母亦称“母(妈)”,对父其他妾的称呼,与嫡子对其他妾的称呼相同。但也有的妾的子女,以自己的“庶出”为耻,为表示少爷、小姐身份,也称己母为“姨娘”,《红楼梦》中的探春就是如此。

来往应酬亲朋宾客来访,只拜见正妻,对于亲朋女眷,也是正妻主持应酬。除特殊情况,妾既不能正式出访亲友,也不能主持应酬客人女眷。妻娘家兄弟子侄来探望,不须拜见诸妾,妾则应与妻之兄弟以礼相见;妾娘家兄弟子侄来探望,则应拜见正妻,但妻可以根据妾的地位及妾家来客的身份,决定见面与否,即使见面,礼仪也可不同。

妻是主妇,丈夫的管家婆,主持家庭的“内政”。家庭内部的日用支出由妻子掌管,妾只能定期支领“月份钱”或“脂粉钱”。受宠的妾,丈夫会私下给与贵重首饰、衣料或金钱,经济上可能比较宽裕;失宠的妾,往往就要“寒酸”度日了。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