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继承了南宋后期的政策,把书院列入全国官办学校系统,书院教育完全没有特色。明代书院又一度活跃,发展到1000多所,出现官私并存的局面。一些私立书院自由讲学,抨击时弊,成为思想舆论阵地和政治活动场所。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曾遭到朝廷四次毁禁,然而在严酷的政治压迫下,书院师生宁死不屈,此事成为中国历史上读书人对抗强权的标志性事件。“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著名的对联便出自东林书院。清朝书院完全为官府控制,失去书院特色,清末全部改为现代大中小学校,书院模式结束。
总体而言,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清末消亡。
古代是不是没有数学课?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基础学科,无论天文、水利、建筑,乃至商业、日常生活,都须臾离不开。如果没有相应的数学教育,中国不可能长时间在世界上保持文明的领先地位。事实上,中国早就存在数学教学,并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数学教育制度。
西周时期针对贵族子弟开设的教学科目“六艺”中的“数”,便是一种早期的数学教育,而平民所学习的“小艺”中,也包含了“数”。到南北朝时期,中国数学蓬勃发展,《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等算学著作相继问世。同时,数学教育也有较大发展,北魏在中央官学中专门开设的“算学”,可算是世界上最早开设的数学专科学校。这意味着算学被列为基本的国学之一。